“这本书的内容全部取自我的家族以及和家族有关的人,最初的灵感是爷爷留下的老照片。”近日在静安区图书馆举办的“静安讲坛”上,摄影师丹孃以万航渡路为线索,分享《岁月留痕——我家的老照片》,带领读者走进一段段被时光封存却依旧鲜活的历史风情和家族印记。
丹孃祖籍安徽歙县许村,先祖在明朝移居金陵,靠经营丝绸为生。晚清太平天国时大象配资,先祖为避战乱逃难到松江,后来又迁居杭州。直到她的太爷爷来上海闯荡,这个家族在大上海这个码头开枝散叶。丹孃是家族在上海生长的第四代传人。四世家族的故事,通过镜头被记录下来,不仅是一个家族在上海创业、生存悲欢离合的记录,也见证了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百年风云。
讲座现场
从小到大,丹孃在上海的家搬过多次,抗战后住在极司菲尔路75号大象配资,对门的极司菲尔路76号曾是汪伪特务机关。极司菲尔路就是今天的万航渡路。它不仅是上海城市脉络中的一段普通马路,更是一部行走的历史书——秋瑾曾在此拔剑起舞,胡适与张元济在此隔街而居,中共地下党在此秘密活动……每一块路牌、每一处树影,低语着时代的变迁。
丹孃父亲许振苏上初中时就秘密加入中共地下党,家就是通讯站,窗台上的花盆数藏着暗语,掩护过同志。丹孃说,自己家背靠严家宅滚地龙,里面弹硌路纵横交错,是天然的隐蔽所,在特务机构的眼皮底下最方便活动。她展示了太爷爷清末的肖像、爷爷奶奶在西湖畔的恋爱时光、抗美援朝时期父亲和兄弟姐妹的合影,一张张照片不仅是家族的记忆,更是上海这座城市从近代走向现代的微观缩影。
讲座最后,今年70岁的丹孃鼓励老年朋友不要停止对生活的热爱与探索,继续挖掘自身潜力,从事写作、绘画、摄影等有意义的活动,保持内心的美好与创造力。
丹孃与老读者交流
“静安讲坛”由静安区图书馆与静安区作家协会联合主办大象配资,邀请来自上海乃至全国的作家、学者、艺术家等文化名人做客,打造以文会友、互相交流的平台,为城市带来更多书卷气和诗意。
聚和财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